众生眼中的戒律
傅正 释迦如来开一代圣教不惜苦口婆心地教诫弟子们,要精进勤持戒律,守护身心,断染污法,始得入真实道,临减之际还殷勤咐嘱。然而末法众生对於戒律的立场和态度,着实令人心寒!有人说:“戒律是两千年前的事了,现在已是末法时代,亦将是二十一世纪,是新时期发展的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舆改革,时下戒律已经是老套了,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我们再不能食古不化,生搬硬套,也该大力改革。”不说不知道,说了吓一跳。什麽叫食古不化?什麽叫生搬硬套?时代的确是经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也相对的提高,也给人们多少带来些快乐,但社会形形色色现象的出现,更使人心不古,世道日下,难道我们仅仅看到这些现象而情绪化地生活,根本不冷静的思考自己生存的方式,生活的意义、态度,像“疯子”一样起哄,像“虻牛”一样让社会牵着鼻子走?没有立场,没有原则的人是最可怜的,您难道以为这种生活有意义,有乐趣,花天酒地的寻找刺激性能感到快乐吗?与其说,这种生存方式是幸福的话,毋宁说其背後隐藏着更大的痛苦与无奈。法无本末之分,是由众生行持的颠倒而有差别。我们不主张墨守陈规,原地踏步,但也不提倡大刀阔斧,毫无原则,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难道由此而可以去舍本逐末吗?这样连“金玉其外”也将成为问题了! 《善见律》说:“毗尼住世,佛法住世。”《华严经》讲:“戒为无上菩提本。” 在人们通常观念中错误的认为,不受戒反而好些,自由、潇洒,任君作为,无所拘束,随心所欲;一旦受了戒後,就这不能做那不能行,很不自在。因此有佛弟子於佛一入灭,就高声大嚷:“现在我可以无忧无虑了,那老头子在时,规定我们这不能行那不允许,现在他去了,谁能奈我何?”不知道人们对“自由”作何理解,更不知道人们在受乐时,罪业之影也随身而来了,在寻找快感时已铸下弥天之罪,哪还有自由可言呢?多少人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起心动念妄造种种业因而受轮迥,生活也总是这样在不经意间过着。如果我们是个有眼力或有智慧的人,稍一思虑就能明白,我们不该认为这幻化生灭无常的世间有真正的快乐。即使有,那也是短暂的,迅速的,快乐过後是痛苦,这叫乐极生悲。如果我们一定执著有一个真实物体存在,并一心去追求那虚无缥渺的享乐,那我们活得非常的痛苦。 戒律是佛法的大地、修道的根基,众恶由之消灭,万善由之生起,故戒律是为佛法的寿命。释迦如来开创一代圣教统分经、律、论之三藏法,以成戒、定、慧之三毕,期转迷开悟之证果。戒律如捉贼,禅定如缚贼,慧学如杀贼。
摘自《洛阳佛教》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