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学习中心(http://study.xuefo.com)学员CATHERINE学习完地藏经后提交的修学报告。
地藏经是佛门孝敬。我自己在孝顺方面是做得不够的,甚至是很糟糕的。由于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在家里和父母也没有什么交流,甚至回家叫一声爸爸妈妈也不太多,虽然很早就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总是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困惑。有时候还管不住自己的脾气,和父母吵架,回过头来发现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其实我内心是想对父母好的,但是往往只会给他们买点吃的用的,父母节俭,往往也会一直省着不去吃用,让我也很难过。
在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对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也,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总的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长大成人就要忠于国家和君主,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还有,孝顺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心存爱敬是很重要的。心存爱敬,不仅是孝顺的重要基础品质,往往也是其他端正品行的基础。
勤恳本职工作,节省浮费,使父母衣食不缺,手有闲钱。但如果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就会象孔子说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白话就是:现在所谓的孝顺,仅仅能不缺少父母衣食而已。如果这样的话,和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不尊敬父母的话,确实和养动物没有区别。所以仅仅满足物质需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平时和父母说话是否和气,面色是否和悦,行为是否恭敬?如果你给父母冷脸子看,父母心里会多么难受啊。岂不是让人们觉得“养子不孝不如无”吗?顺心,就不能嫌父母唠叨。到底父母是怎么想的,你没听完真的知道吗?如果一个人连让父母把话说完都不肯,能算个孝子吗?顺心,还要考虑不能让父母有挂心的事。父母有难处要及时帮助解决,有疾病要赶紧求医问药。我们对众生的苦,还要发慈悲心,何况是父母呢?如果我们对父母都不慈悲的话,那我们对众生的慈悲就是假的,就是纯粹为了个人功德而做罢了。我们孝顺不是为了求功德,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是对父母十月怀胎、三年哺乳、成人以前的辛苦抚育的深切感激。
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我的真心,带动父母踏上认真学佛,信佛的道路,得到真正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自己要先精进,并端正自己各方面的言行用心,让父母乃至于身边的其他亲友都看到学佛确实是可以成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