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有本质上的差别跟作用上的差别,在本质上的差别就是世俗菩提心跟胜义菩提心。那么世俗菩提心是缘事相而发心,胜义菩提心是缘理性而发心。
事相发心主要有两种,一个是缘人,一个是缘法。缘人是念众生苦而发心,菩萨看到众生痛苦他发心成佛来度化众生;第二个是缘法,念圣教衰,看到佛法的势力慢慢降低了,能够宣扬正法的愈来愈少了,所以菩萨发心。一个是不忍众生苦一个是不愿圣教衰,那么这是事相的发心。
第二个是从理性从真如本性来发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而发心。
这是从事相发心的一种悲愿,但是到胜义谛的发心就是智慧的层次了。所以我们发心是两块,一个是愿力的问题,你是不是有发愿要做一件事情,第二个智慧的问题,你怎么化解你心中的障碍,面对这么多的业力的考验,菩萨有没有什么功力能够把它消化掉,最好是消化以后要转成你的一种动力,转逆缘成菩提道,这个就是胜义菩提心了。
所以,菩提心的发起有两个因缘,第一是你的愿力的问题,你是不是有承当力,你是不是有理想抱负,第二个是你的智慧水平了,所以菩提心是你的愿力跟智慧的结合,誓愿力、观照力两个结合,这个是从本质上来说。
《菩提心修学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