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心经入门网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五册 宗派概论

宗派总论

导读:佛陀的教义是极为简明的,其究竟的目的,就是对众生示教利喜,要让我们从执著中醒悟过来。但由于弟子众多,根性也不尽相同,佛陀对于这些人,并不执著于某种教义,而是采用能适合对方根性的道理...

  第一课 宗派总论

  佛陀的教义是极为简明的,其究竟的目的,就是对众生示教利喜,要让我们从执著中醒悟过来。但由于弟子众多,根性也不尽相同,佛陀对于这些人,并不执著于某种教义,而是采用能适合对方根性的道理,所谓契理契机为他们说法;就好比现在大学,设立种种的科系,就其兴趣专长而因材施教。弟子们于佛陀涅槃后,将佛陀所说的「法」加以结集整理时,注入了很多的解释,因此也就形成经、律、论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渊海的八万四千法门的教义。

  可是,到了后世,祖师们有的特别尊重某一个法门,有的特别崇敬某一种义理,甚至还有特别推崇某些经论,而逐渐形成分门别类的系统,并且倡导自家所崇尚的教法是最为究竟的,而产生所谓的各宗各派:在印度的原始佛教就有分为上座、大众的二十个部派;大乘则有中观、瑜伽的空有二宗。在中国佛教,有演绎流传至今的律宗、三论宗、禅宗、法华宗、净土宗、唯识宗、华严宗、密宗等大乘八宗,俱舍、成实,小乘二宗:共成中国佛教十宗。各宗派开宗的祖师们为了消除宗派间的冲突,而运用判教的方式来整理佛陀的教法,并且各自判别各宗的高下,也为自宗在佛陀一代时教中安立位次,如华严宗的五教十宗说,法华宗的五时八教说,即是目前最普遍流传的判教。而太虚大师也立大乘三宗:法界圆觉宗、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识宗;印顺长老则立大乘三系:真常唯心系、性空唯名系、虚妄唯识系,来归纳所有的大乘教理。门户宗派的兴起,不仅是在印度或中国,其它重要的佛教国家中也都有同样的现象,如藏传佛教、日本佛教、韩国佛教……在本册文中皆已列举出其主要分派,因此,这里就不再加以一一细述。

  然而,各宗的兴起,各有其道风,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了佛陀是观机逗教的,方便顺应众生的根机,而导入正觉。这是说明了随著世事的转变,会有不同的教化方式,不同的发展。因此,佛陀的说法制戒等因缘,在时间上、空间上,都不拘泥固闭,也不专重某一种修证,某一种理论,某一条戒法……。因为,假如佛法偏颇起来,而自以为是能通往正觉的大道,那是不合真理的,甚至破坏佛法的特质与圆融,更有碍于佛法的弘传。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约二千年的历史,其中演变的过程也相当的繁复,为了让大家总括的了解,我也特将其流传与发展的中国佛教分为六个时期:第一、魏晋南北朝为经典翻译时期;第二、隋唐盛世为八宗并弘时期;第三、五代赵宋为禅净争主时期;第四、元明清朝为宫廷密教时期;第五、清末民初为净土经忏时期;第六、二十一世纪为人间佛教发扬时期。此六个时期,只是大致说明佛教在中国弘传的情况。

  佛教是人本的宗教,不唯十方诸佛皆在人间成道、度众,所有高僧大德也都是在人间修行、弘法,人间佛教的慈悲、空性、中道、缘起、业力、真如,乃是一切众生的光明和指南。为了圆满人间佛教,必先要有以下几点观念:

  一、佛教人间化

  佛陀出生于人间,以出世的心性,做入世的事业。真正佛子也应当积极进取地从事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和弘法的事业,转娑婆为人间净土,达到「人间佛法化,佛法人间化」的目标。

  二、教派统一化

  对于佛法的教义,不论是大乘、小乘各各宗派,固然有彼此的风格,但彼此之间不是批判争执的,不是你错我对的,而是相互的尊重与包容,相互的赞歎与融和,同中存异,异中求同。因此,我们更应做到禅净融和、显密融和、大小乘融和、南北传融和,甚至要将传统与现代融和,共同恪遵佛陀的慈心悲愿,融和五乘十宗,修持三学而圆满佛道。

  三、教理科学化

\

  为了将佛法密切的应用于生活中,需要推行科学的佛教、生活的佛教,从生活上的衣食住行、人际往来的关系中,去推动以道德为本,有利于社会的现代化佛教。其中运用现代化的文明科技、语文、网络,节省了时空、人力,将佛法广泛流传,并且提倡以服务、奉献、精进、耐劳等做为现代化的修行、试验、考察、实证,提高众生对佛教的认识与信仰。

  四、度众国际化

  佛法不分种族、宗教、国家,因此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要努力推动净化人心,福利群生的工作,甚至要结合各地人士的力量,共同为世界和平、社会福祉来努力。同时更要扩大胸襟,包容异己,群策群力,以法界为心,以地球人自居。

  今日的「佛教是人间的佛教」,这是佛陀的本怀,这个发展方向早已被世人接受了,恳切的希望我们都能开发自性,升华人格,将佛陀的悲智愿行落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