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 唯识体系中的“识”是否包括圣者之“智”? 大千: 包括。所以如果在广义上说,也可以都称为识(或者也有把识称为智的),比如于佛位亦有无垢识、清净识、如来识、阿摩罗识等称呼。起个什么名字,只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并不就决定了事物的本质,只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就不会影响对事物本身的正确理解。 上一个问题涉及凡夫意识能够认识到的虚拟世界和圣者智实证的真实境界两方面,而现在这个问题就完全是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圣者境界的事,应该是更不容易讨论了,所以先讨论上一个问题,可能会减少一点儿讨论现在这个问题的困难。 识与智既有不同,也有联系,因为智是由识转变成的,所以既是不同的阶段,又有相续的关系。识是如何转变成智的呢?我们凡夫无始以来起惑造业,熏习了无量的染污种子,说其染污就是因为执着有我(略说有人我法我,也就是我和我所、能取和所取、精神和物质等等),由此产生贪嗔痴三毒和生死轮回的业报。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消除三毒、出离生死,化身示现走向解脱的佛法,其核心就是告诉我们“诸法无我”,我们闻思修佛法熏习成的种子与无始以来所熏习的染污种子的性质就正成相反,由于明白无我了,就能逆贪嗔痴而修施忍慧,还债消业就能消除生死轮回的业报,获得解脱,证得与佛菩萨一样的清净境界,所以闻思修佛法的种子被称为清净种子。 生死中每一刹那显现我们生死轮回的业报都要消耗掉大量的染污种子,如果我们面对业报继续起惑造业熏习补充染污种子,那这生死轮回就自然能平衡地延续下去,而如果我们面对业报却闻思修佛法熏习清净种子,就自然形成染污种子减少、清净种子增多的转染成净的修行过程,当这种清净种子的熏习达到一定比例(大约一少半)时,每一刹那生起现行业报所需要的所有染污种子之间的联系就会受到阻碍,本来需要执着有我和我所的染污种子来生起有“我”和有“器世间”的感觉,可在联络所需同伴的时候,却发现旁边有不少专门破除我和我所颠倒感觉的清净种子,后者自然是帮不上这个忙的,结果造成染污种子相互之间不能顺利地联络和聚合,万缘中只要差一缘尚未聚合,整个染污的现行业报就不可能生起,至此生死轮回就被中断了,生死长梦至此结束了,一位初地菩萨就此诞生了,生死长梦中的一切事物不再显现,如《摄大乘论》说“无分别智现在前时。一切诸义皆不显现”,这就是识转成了根本智从而实证了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的空性,后得智随即生起,世界本来面目自然现前,无始以来第一次实证甚深缘起法,如梦初醒第一次亲证真实,原来三界就只有心,其余一切都只不过是心中的妄想而已,现量亲证实际存在的心识刹那生灭、如幻如梦(而不是我们凡夫虽然比量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而现量感觉却如真实一般),而心识所梦、也就是意识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都是根本不存在的梦想、妄想,无数众生因果业报所有因缘:每位众生现在正在做什么样的梦,过去曾经造下什么样的业种,将来成什么相应的果报了了分明刹那现前,心中生起极大欢喜,所以初地就叫做极欢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