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要义】罪人尚生,何况善人;一念尚生,何况多念(五)
《法然上人全集》第二百八十四页《一纸小消息》:
「以末法众生为往生极乐之当机,行虽少不可疑,一念十念已足。人虽罪不可疑,言不嫌罪根深。时虽下不可疑,法灭以后之众生当得往生,何况近代。身虽恶不可疑,善导和尚言,自身是烦恼具足之凡夫,十方之中愿西方者,十恶五逆之众生往生之处故也。诸佛之中归弥陀者,乃至三念五念弥陀自来迎故也。诸行之中持念佛者,彼阿弥陀佛之本愿故也。今乘弥陀本愿欲往生者,依深信之心也,得难得之人身,遇难遇之本愿,发难发之道心,离难离之轮回,生难生之净土,喜中之喜也。
信罪虽十恶五逆亦得往生,而不犯小罪,罪人尚生,何况善人。信行虽一念十念尚且不空,而应无间修,一念尚生,何况多念。阿弥陀佛成就不取正觉之誓,现在彼国,命终之时,决定来迎。本师释尊亦赞哉,知见,随顺我教,得离生死。六方诸佛亦庆哉,庆喜,信我等之证诚,生不退之净土,仰天伏地而喜。今度得遇弥陀之本愿,行住坐卧亦报,阿弥陀佛救度之恩德,凭而尤凭,乃至十念之言,信而更信,必得往生之文。」
「得难遇之本愿」,确实阿弥陀佛的本愿,不容易得遇。或许大家现在遇到了,觉得很容易,可是没有遇到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人大有人在。以师父个人而言,十几年来我助念过,超过一千个亡者,我发觉我所助念的亡者当中,没有学佛的人,比有学佛的人还要来得多。没有念佛的人,比有念佛的人还要来得多。就算能得遇佛法,也不见得肯念佛,教界有许多人是不念佛的。念南无阿弥陀佛,那是斋公斋婆在修的法门,瞧不起念佛法门,有没有啊?当然有。得难遇之本愿,我们现在已经值遇了,如果能好好把握难能可贵的善根福德因缘,仰靠阿弥陀佛的本愿,深信阿弥陀佛的救度,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那是真正大智慧的人。
「发难发之道心」,道心就是往生成佛,广度众生的菩提心。道心有说难发也有说易发,易发而难持。但是在这边法然上人告诉我们,发难发之道心指的就是,因为很多人发了道心之后,没多久就退失了,指的是这个意思。菩提心易发而难持,对很多学佛的三宝弟子而言,是一点也没有错。就以为人助念这一件圣事而言,在座诸位!你所知道的佛弟子,发心为人助念退道心的,不要为人助念的多或少?

「离难离之轮回」,我们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生今世,从来没有一世脱离六道轮回,从来没有一世往生净土。在座诸位菩萨!对我们这种还在生死大海轮回的众生而言,解脱生死不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吗?是不是?当然!因为你这一世,没有解脱生死的轮回,下一世纵然再出生为人,你还是有生死的大业,要面对、要处理。那么有聪明有智慧的人,当然现在这一生这一世,就要好好的透过阿弥陀佛的名号出离生死大海。为什么我们生生世世,一直到今生此世,还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师父经常讲,生死轮回不是没有原因的,往生净土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凡夫之所以生死轮回,当然原因也很多,最主要是我们的执着太重了,我们烦恼很重,致使我们对感情、对金钱、对名利、对子孙、对家庭,对五欲,对世间的林林总总,太过于强烈的执着。
有一位女人疾妒心非常的强,每当丈夫回来的时候,都去翻丈夫的衣领,看看有没有女人的头发或唇印,每天都找,找到以后就放声大哭,和丈夫吵架。有一次,由于她连续找了一个礼拜,都没有找到丈夫身上有女人的长头发,因为大部份女人都留长头发,结果她就坐在椅子上放声痛哭,她的丈夫就问她:你为什么哭?她说:我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有在你的身上找到女人的头发了。先生说:那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你还哭呢?太太就说:没想到你现在,堕落到跟秃头的女人在一起。不要笑那么大声,当一个人陷入瞋恨疾妒的时候,他完全不自知,没有办法从痛苦当中解脱出来,为什么?对感情太过执着。对不对?